中国绿色时报11月16日报道与多数省(区、市)以商品林为主的林地情况不同,北京的1500多万亩林地中,集体林地超过90%,而集体林地面积中又有超过80%是公益林。对于北京来说,简单的分地后,林农只能按规定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。
如果没有家庭承包经营所带来的利益保证,不能实现增收富民,这场改革就会失去持续的动力和意义。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,北京不仅破解了诸多难题,而且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,探索出集体林改的“北京模式”。生态林均股到户,农民将成山林股东北京市林权改革,涉及最多的是山区生态公益林,共有1010万亩。
完善山区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就成为这次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。这部分林地,按照均股不分山、均利不分林的原则,采取确权入股、确权确利的方式,明晰所属集体林地产权股本,依法进行股权确认,均股到户。
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,将被颁发个人股权证。据介绍,京郊山区预计将有120多万农民因此成为山区生态林的股东。
他们营林护林管林的积极性将被真正调动起来。商品林放开经营,包林到户可达30年~70年商品林经营是北京市林改的另一个重点。平原商品林将全面放开经营,通过完善经营管理制度、明晰林地林木产权,鼓励经营者放活经营,依法自主决定种植结构、经营方向、经营模式和经营目标。经营者有权自主处置林地的使用权、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,以保障收益权和处置权。
北京市的商品林林权改革,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,通过确权确地的方式承包到户,签订书面承包合同,承包期限可依法确定为30年~70年。统一管理经营好、效益高的商品林地,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,可以划分股权,均股确利到户,实行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营,还可以评估作价,以招标、拍卖、公开协商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,这意味着,北京将出现“商品林股东”。新增4亿元生态效益补偿,按股分给农民伴随着林改的深化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在2004年全市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基础上,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。
从明年起,北京将新增生态效益补偿,由市、区(县)两级财政拨款4亿元。完成明晰产权的山区公益林,按照每年每亩40元标准获得生态效益补偿。该补偿每5年调整一次,根据生态服务价值、碳汇量增长情况和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,核算确定补偿增加额度。
生态效益补偿的60%,按照股份分配给每一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;另外40%统一用于以引水上山、完善水利设施为重点的林木抚育管理、森林健康经营、增强碳汇能力等生态工程建设,为林权改革提供不竭的动力。扶持产业开发,发展沟域经济为实现资源增长、农民增收,北京林改将致力于林产品开发生产和深加工。全市将按照产业化发展、规模化经营、专业化布局的要求,进一步推动绿色产业优化升级、提质增效。
为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巨大优势和潜力,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,北京市将加快发展林下经济,开展立体经营,深入开发林菌、林药、林蔬、林粮、林花等不同的经营模式,不断优化布局、扩大规模、增加效益。同时,全市将重点发展沟域经济,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,让“树招手”引来城里人,并引导农民深度开发森林的文化、教育、游憩等多种功能,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利益的良性互动。据初步统计,北京林改共涉及12个区(县)163个乡镇的3678个村,覆盖105万户、279万农村人口,总面积达1350万亩。今年重点在10个远郊区(县)和丰台、海淀的22个乡(镇)先行试点,明年全面推开,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,实现林有其主、主有其权、权有其责、责有其利。
据悉,从明年1月1日开始,北京市将停止征收育林基金。各区(县)将在明年4月底前完成试点乡镇的林权改革任务,明年年底前完成70%的明晰产权工作。此外,为广泛吸纳社会资金、完善社会机制,北京市还将健全碳汇交易。
本文来源:3044am永利集团-www.shapo21.net